迎接十九大系列報道

柯羅德·卡里布:中法學院見證中國人才的海外培養(yǎng)

2017年10月11日08:16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中法學院院長柯羅德·卡里布教授。(中法學院供圖)
中法學院院長柯羅德·卡里布教授。(中法學院供圖)

人民網巴黎10月11日電(何蒨)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遠在法國里昂的中法學院院長柯羅德·卡里布教授及秘書長林建生先生通過人民網表達了祝愿十九大成功召開的衷心期待。2014年3月26日,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里昂作為訪問法國的第一站,并特意參觀了中法學院舊址。這座見證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及改革開放時期海外人才培養(yǎng)的機構,再次喚起了我們對中法友誼歷史的追憶。

中法學院秘書長林建生在回憶習主席參觀時,曾指出:“習主席把中法建交50周年國事訪問的第一站設在里昂,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中法學院在歷史上對中國起了相當大的影響,老一輩思想家都曾在這里留下他們的足跡!绷纸ㄉ鷱娬{,習主席對中法學院的歷史相當了解,令他十分欽佩感動。在談到中法學院的重要性、特別是里昂在絲綢之路中的特殊地位時,中法學院院長柯羅德·卡里布教授則強調:“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僅體現(xiàn)在經濟層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學的交流,這也是中法學院的使命所在。”

中法學院的歷史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1921年至1951年,以及1980年至今,其間曾經停止運作近30年。這兩個階段分別對應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時期,學院的辦學方式在兩個階段雖然有所不同,但都為現(xiàn)代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20世紀初海外“勤工儉學”史的最后見證

19世紀下半葉開始,迫于內憂外患的壓力,都對新型教育模式有所探求,一批中國留學生先后抵達美國、日本和歐洲學習先進知識,其中就包括法國。1909年,中法學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石曾在巴黎郊區(qū)創(chuàng)立了一家豆腐工廠,幫助中國人一邊做工、一邊學習,“勤工儉學”運動由此開始。當時法國的生活及工作條件被認為最為優(yōu)越,還提供歐洲最優(yōu)惠的貨幣匯率,因而學費相對較低,加之法國社會哲學傳統(tǒng)深厚,思想開放自由,成為了中國留學生的理想目的地。

1916年,李石曾與蔡元培創(chuàng)立了華法教育會。1921年,“赴法勤工儉學會”成立,中法兩國知識界從此開始合力接待中國留學青年。1919年,“勤工儉學”風潮達到頂點,僅在1919年至1920年間,就有1600多名抱著求知救國理想的中國青年分批來到法國。1920年12月最后一批抵法者中,就有成為未來中國領導人的周恩來、鄧小平、陳毅和聶榮臻等人。

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法國經濟一蹶不振,許多工廠倒閉,中國留學生勤工儉學的道路越發(fā)艱難。為此,李石曾與法國教育機構展開談判,提議中法共同建立一所教學機構,幫助中國人來法留學。經過輾轉協(xié)商,最后雙方同意法國提供場地,共同籌集資金,中法學院最終于1921年8月3日宣布成立,并迎來第一批中國留學生。

對中國醫(yī)學與實用學科貢獻良多

20世紀的不少文化名人都曾是中法學院的校友,如常書鴻、戴望舒、潘玉良、張若名等。但為大家所不知的是,中法學院對中國醫(yī)學及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貢獻很大。1920年代末,正在經歷社會動蕩的中國急需醫(yī)生和科學家,留法學生的專業(yè)選擇也由此發(fā)生轉變。中法學院幫助了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科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深造,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

一部分早期的中國留法學生借助中法大學,接觸到當時的先進學科——放射學。中法學院的學員鄭大章(1891-1960)曾在居里夫婦的指導下,完成關于放射性礦物中鏷元素穩(wěn)定親合性的論文,回國后還創(chuàng)辦了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另一位中法學院的學員葉蘊理(1904-1984)于1935年發(fā)表過一篇關于鉀和銣放射性研究流量方法的論文,并在巴黎出版,他的導師就是1926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讓·佩林。

除了科學研究,中法學院還對中國醫(yī)學領域貢獻良多。根據林建生秘書長介紹,戴高樂將軍的私人醫(yī)生、法國著名外科專家馬來基教授曾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78年,剛剛開放的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還十分有限。當年,武漢曾召開第六屆中華醫(yī)學外科年會,邀請的三位外籍專家中,有一位即是馬來基教授。巧合的是,馬來基教授在年會中與幾位曾經通過中法學院來法深造的中國醫(yī)學教授相認,感慨頗多。在雙方的積極促成下,已經停止運作的中法學院于1980年再次打開大門,為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國留學生及研究者提供珍貴的學習機會。

從1980年至今,中法學院為中國醫(yī)療領域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例如,曾任上海瑞金醫(yī)院院長的李宏偉教授,開拓中國睡眠科學研究的安徽醫(y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張景行教授 、上海第二醫(yī)學院林殷利教授和天津醫(yī)學院張際國教授,以及曾任蘭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侯一平教授,他們都是中法學院的校友。林建生秘書長指出:“80年代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非常需要了解世界,中法學院的重新啟動恰恰為此提供了機遇!

在艱難辦學中維持專注的學人精神

中法學院的現(xiàn)任院長柯羅德·卡里布教授是一名生理學專家,研究領域之一是人類在太空中的生理監(jiān)測,目前能夠進行這一前沿學科研究的國家并不多。接任中法學院主席一年以來,他與北京及深圳的高等院校展開了密切的合作?ɡ锊冀淌谔貏e指出,正是因為習主席參觀了中法學院,才使得這一機構被更多的法國人了解和關注。

對學術精神的追求,是中法學院的辦學宗旨之一。林建生秘書長坦誠,在整個20世紀中,中法學院致力于培養(yǎng)人才,但也始終面臨著籌集教學資金的困擾。學校以提供獎學金的方式,幫助中國學生來里昂大學讀書。直至2010年,中法學院獲得最后一筆資金,并借此維持機構運作至2012年,此后便沒有了財政上的支援。目前,中法學院的許多工作完全來自學者和老校友的無償貢獻。

這種奉獻精神,讓林建生秘書長回憶起中法學院80年代恢復運作后的首任秘書長法國人李塵生。李塵生歷經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曾廣為中國媒體宣傳,然而更讓林建生秘書長感動的,是李塵生對中法學院的諸多貢獻。中法學院曾經在三十年間停止運作,這段歷史空缺,導致學院近十萬多冊珍貴文獻面臨被忽略和放棄的危險,其中包括周恩來、鄧小平曾經參與制作的革命刊物等。多虧李塵生對這些早期資料的整理和維護,這部分豐富的檔案才得以留存下來,并得到里昂市立圖書館的保護。林建生秘書長將李塵生的精神歸結為“給予”兩個字。恰恰是這種專注的學人奉獻精神,不僅保護了一段珍貴的中法友誼歷史,也支持著中法學院的未來發(fā)展。

 

(責編:覃博雅、劉潔妍)
海淀区| 黄浦区| 元江| 巩义市| 鄂托克旗| 全南县| 嘉善县| 巴南区| 平阳县| 浦东新区| 郑州市| 庄浪县| 陆川县| 赤壁市| 抚远县| 天等县| 于田县| 固镇县| 临桂县| 孟连| 简阳市| 毕节市| 珠海市| 金华市| 黄石市| 昌都县| 长白| 资兴市| 莱阳市| 防城港市| 靖宇县| 佛冈县| 清原| 镇安县| 五河县| 六盘水市| 邵阳县| 安多县| 贵南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