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國際

我眼中的厄立特里亞

楊琛
2024年08月30日16:57 | 來源:人民網(wǎng)-國際頻道
小字號

厄立特里亞(以下簡稱“厄特”)位于非洲之角、紅海之濱,與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接壤,與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70萬。厄特首都阿斯馬拉位于海拔2350米的高原上,在城郊的一處盤山公路,經(jīng)?梢钥吹桨自圃谀_下漂浮的景觀,因此被稱為“云端上的城市”。2023年11月底,我赴厄立特里亞工作,開始了云端上的生活。

阿斯馬拉的云海。

阿斯馬拉的云海。

萬里外的友誼

阿杜利斯是公元1世紀至7世紀興盛于厄特沿海的一個古代城邦國家。在馬薩瓦市的厄特北紅海省博物館中,陳列著一個發(fā)掘自阿杜利斯古王國的中國酒器,上面有“萬和襌山”四個漢字,這成為中厄兩國在漢唐時期開始友好交流的見證。

寫著“萬和襌山”的酒器。

寫著“萬和襌山”的酒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1967年,一個20多歲的厄特年輕人來到中國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并深得毛澤東思想精髓。后來,他將在中國學到的理論與厄特實際結(jié)合,領(lǐng)導厄特人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贏得厄特解放和獨立。他就是當今厄特的開國總統(tǒng)伊薩亞斯。伊薩亞斯總統(tǒng)的這段經(jīng)歷成為兩國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厄特建國當天,中厄即建立大使級外交關(guān)系。

厄特的普通民眾對中國懷有樸素的情感。當我走在阿斯馬拉的街道上時,總有厄特小朋友興奮友好的對我大喊“China!China!”。外出吃飯時,厄特青年會熱情的邀請合影。夏天,我和同事路過當?shù)匾凰W,現(xiàn)場的小學生將我們團團圍住,爭相握手,這一刻我充分感受到了厄特人民對中國的真摯感情,更感到兩國友誼的深厚。

云端上的熱愛

參孫是厄特審計署的一名數(shù)據(jù)經(jīng)理。初見參孫并非在審計署辦公地,而是劇院的舞臺。

2023年12月,我赴阿斯馬拉大劇院聆聽“大洋之聲”古典音樂會,厄特的小朋友和青年演奏者紛紛登臺表演,其中,一個瘦高的青年兼主持人令我印象深刻,他技巧嫻熟,演奏的肖邦蘊藏著深沉的力量。

不久后,我再次見到他,聊天中我得知他叫參孫。參孫和樂隊其他成員均非職業(yè)樂手,懷揣對音樂的熱愛組團演出。樂隊在阿斯馬拉解放大道租有一間排練室,成員們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排練,樂隊的所有曲目均系原創(chuàng),作曲系自學。樂隊一直想找一個舞臺表演,但苦于租金高昂、未能實現(xiàn)。

參孫和樂隊排練。

參孫和樂隊排練。

幾個月后,參孫和的樂隊想到了中國朋友,并在中國友人的支持下進行了演出,取得巨大成功。正是中國人的幫助,他們才得以出道。

沙漠中的堅守

中國是厄特的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一些中資企業(yè)為中厄經(jīng)貿(mào)合作作出了大量貢獻,履行了社會責任。

2024年新春,我赴中資企業(yè)金礦地采基建項目及礦業(yè)項目開展工作。兩地距離首都遙遠,需要十小時車程方能抵達,途中路況欠佳、顛簸不斷,需要翻過多個山頭、穿越茫茫荒漠、駛過干涸河床,方能抵達礦區(qū)。

駛往礦區(qū)的路上。

駛往礦區(qū)的路上。

礦區(qū)位于厄特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邊緣,遠離城鎮(zhèn)、條件艱苦。同胞們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里,白天與黃沙為伴、晚上與星月為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同胞們甚至種出了各種蔬果,他們不畏艱苦、愛崗敬業(yè)、傾力奉獻,為中厄“一帶一路”建設(shè)發(fā)展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正是他們,書寫著中國企業(yè)的責任與擔當。

在阿斯馬拉,有一片中厄友誼林,中厄友人共同植下許多樹苗。樹苗的不斷成長見證著兩國友誼的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是中國駐厄立特里亞使館工作人員)

(責編:于洋、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