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國際

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綻放時代光彩

2019年05月10日08:59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小字號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9日宣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式、發(fā)表主旨演講,并出席有關(guān)活動。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今年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后,中國舉辦的又一場重要外交活動,是具有標志意義的國際盛會。

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皆發(fā)源于此。多元的亞洲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繪就人類文明史上的壯麗篇章。

從黃河長江流域到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從印度次大陸到中南半島,數(shù)千年來,亞洲各國文明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思想、藝術(shù)、宗教、經(jīng)濟、科技等各領(lǐng)域交流互通,讓古老的亞洲文明充滿生命力。

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西漢時期,中國的船隊就到達了印度和斯里蘭卡,用中國的絲綢換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佛教、阿拉伯數(shù)字、各種農(nóng)作物等從印度、西域、東南亞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絲綢、瓷器等則傳至亞洲各地,并通過古絲綢之路等線路,與歐洲文明互通有無。

幾千年來,亞洲各國人民走過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文明樣式;幾千年間,亞洲不同文明互學互鑒,搭建起各國共同發(fā)展的民心橋梁,筑牢亞洲各國友好交流的情感基礎。

正如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重要演講時所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開放包容、多元互鑒、多樣一體已成為21世紀人類文明家園的主基調(diào)。文明交流互鑒的思想內(nèi)涵不斷豐富,影響與日俱增,亞洲各國間文明交流互鑒結(jié)出累累碩果。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國家年、文化年、旅游年、藝術(shù)節(jié)、電視周、圖書展……近年來,亞洲各國廣泛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規(guī)劃實施了一大批品牌項目和活動,推動各國展現(xiàn)各自文化風采,促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兼容并蓄,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fā)展。

“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法國盧浮宮、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中亞古城撒馬爾罕……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和優(yōu)點,都有其價值,都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珍惜。習近平主席指出,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蹦嵘绞澜缥拿髡搲、世界佛教論壇、中韓日公共外交論壇、中日韓青年論壇、中國—南亞合作論壇……主題多樣、領(lǐng)域廣泛的多種論壇在亞洲各國舉辦,共同探討實現(xiàn)文明相融相通的路徑,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搭建重要平臺。

世界的快速發(fā)展讓千里之遙變成咫尺之鄰,文明互動空前頻繁。但同時人們必須看到,當今世界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解決這些難題,僅靠一國或一種文明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方坐下來加深了解,凝聚共識。所謂“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本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即將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國廣邀各國政要、學者和藝術(shù)界人士,共話文明交流互鑒,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本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就是這樣一個集合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平臺:它為亞洲各國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展現(xiàn)自身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也為不同文明搭建起互學互鑒的平臺,促進亞洲協(xié)作互信,凝聚亞洲發(fā)展共識,激發(fā)亞洲創(chuàng)新活力。

正如大會標志所呈現(xiàn)的那樣,按照亞洲地理位置的六個分區(qū)設計成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顏色交織融合構(gòu)成,絢麗多彩、各具特色的亞洲不同文明共同攜手,在交流互鑒中綻放時代光彩,為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記者 劉旭 刁海洋)

(責編:燕勐、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